2015年1月26日星期一

施寄青 (一個會讓男性陽萎的女人)

台湾早期参與女權運動的知名人物很多,  前副總统吕秀蓮就其中之一!其次還有施寄青等.....

所以据我所知,  施寄青是台灣知名推動女權運動者及作家,但多年以前,  惊傳她因心臟病不幸過世,享年68歲。

年輕一代的,可能對她印象陌生!但其實,現在我們所擁有兩性的自由平等權利,往往就是靠這些勇于爭取自己權益的鬥士們,一點一滴的努力, 累積而成。她就是這樣的一位鬥士!

現在有一部份適婚年齡的男女,不知道他們是因看破红塵、或對婚姻這條路,所負的責任太重、或其他原因,他們寧願選擇同居、晚婚、或甚至不結婚!

施寄青認為在人生的旅途,  結婚,或不結婚?這件事對目前的我們來說,可能已經不再是個時間一到,就必須要面對的難題!但如果通過時光墜道,跟隨著那些曾經有過不幸婚姻經驗的前輩,才發現在他們那個年代;這不僅僅是一個要或者不要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很關乎未來人生選擇的問題,更可能是改變人生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施寄青就是因為婚姻這件事,而改變了她的一生。

施寄青,陝西省華縣人,1946年出生。1949年隨父母逃難离開大陸,  来到台灣。后來她父親又返回太陸,母迫於生計,於是改嫁,  以致她的童年是在外國人辦的“希望會”孤儿院渡過。

她從小就酷愛讀書,每當放學,別的孩子們都已回家,她卻常常喜歡到沿途的書店,因為没钱買書,   就只好去書店,  翻閱一些她所感興趣的書刊,一直讀到書店打烊,方才离開。

到她中學時,她就已能寫言情小說,之后進入台灣政治大學中文系就讀。

她的性格豁達開朗,文學造詣很不錯。大學畢業后,曾与台灣的一位外交官結婚,婚后數年,随夫婿旅居國外。後来因為外交官的先生有了外遇而离婚。然后,她就帶著兩個儿子返回台灣。

這時她經過一段痛苦的反思,對失敗的婚姻,痛定思痛,不抱怨,也不屈服,決定堅強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同時她還找到了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那就是擔任台北市建國中學的國文教師。

在教學中,她善于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教育學生,因此提高了學生的升學率,備受學校師生、學生家長的喜愛和尊重。

同時她在教學之余,刻苦學習英語,從事翻譯。随後已經翻譯出版的書有《印度之旅》、《南与北》、《反敗為胜》、《紫色姐妹花》等六十多本書,被人譽為“翻譯界第一把快槍手”。她的著作《走過婚姻》一書,上市不到一月,便再版六次,轟動全台。

又她也在熱心社會活動,并且加入“婦女新知基金會”,任該會董事。她尤其關心离婚、喪偶以及在生活中受挫的婦女,她還積极創辦了台灣的“晚晴婦女協會”,扶助及輔導遭遇婚變的婦女,推動女權運動,成為一位有影響的社會女權運動家。

她經常利用大專院校講壇及電視台講演的机會,喚起受挫婦女,重新站立起來。同時她無論是在寫書或演講時,她的語詞犀利無比,而且她更鼓勵女性,勇敢告別不幸福的婚姻,因此她甚至還被封為”离婚教主”!

她曾經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挫折是不會打倒人的,只有自己打倒自己。” 她的這种擲地有聲的語言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

她反對選美活動,認為“身体的美麗是暫時的,最不可信賴的,唯有厚植内涵的實力,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她希望女性不要企盼以身体的美麗,  去作進身階梯,而要以充實自己的才華和內涵去奮鬥!

施寄青最著名的名言就是,”有婚姻就會有外遇,外遇和婚姻是並存的,相始相終。只是,在面對外遇時,我們必須要知所取舍。”

面對婚變,施寄青說“感謝小三『資源回收』“,而造就了她的成就。

她也以“雜交是天性、一夫一妻是神話“ ,為情變下了注腳。

施寄青描述自己時說,“我的靈魂是宙斯,身体是維納斯。我雌雄同体。“

對於婚姻,她說,"一個不幸的家庭, 會製造另一個不幸的家庭,這是可以驗證的因果率。"

施寄青也認為,"女性與其把婚姻和情愛擺在人生第一位,耗費一生精力而徒勞無功,不如好好珍惜自己,造就自己."

但她也曾說過,“女人無法經濟獨立、情感獨立、意識形態獨立,那就什么也甭談。“ 

她既是心疼女人,也不斷強調女人可以靠自己活出自我,擁有精彩人生。

有人說,她是一個“會讓全台灣男性都陽萎的女人“,以“語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固然引起正反兩面的評論,卻也反映出女人們壓抑在心中、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渴望,她的語言与性格就像是女人尋求解放的具体實現,傳送著兩性之間一种
“上床“与“下床“皆自由的性別平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