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星期一

施寄青 (一个争取女权运动的知名作家)

近代为了争取男女平等,  女权运动兴起!

在台湾早期,  参与女权运动的知名人物很多,  她们不辞辛劳,  不畏男性的强权压制,  尽力为女性争取男女平等!前副总统吕秀莲就是其中之一!其次还有知名的名作家施寄青等.......

所以施寄青是台湾知名女权运动者及作家,  但多年以前,  她不幸因心脏病过世,  享年68岁。


年轻一代的,  可能对她印象陌生!但其实,  现在的台湾社会,  我们所拥有两性的自由平等权利,  就是靠这些勇于争取自己权益的斗士们,  一点一滴的努力,  累积而成。施寄青就是这样的一位斗士!

根据很多统计报告,  现在有一部份适婚年龄的男女,  不知道是因看破红尘、或对婚姻这条路,   感觉所负的责任太重、或其他原因,  他们宁愿选择同居、晚婚、或什至不结婚!

施寄青认为我们现在的人生旅途,  结婚,  或不结婚?对我们来说,  可能已经不再是像旧时代那样, 适婚年岁龄一到,  就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但如果通过时光坠道,跟随着那些曾经有过不幸婚姻经验的前辈,才发现在他们那个年代;这不仅仅是一个要或者不要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关乎未来人生选择的问题,更可能是改变他人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施寄青就是因为婚姻这件事,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施寄青,陕西省华县人,1946年出生。 1949年随父母逃难离开大陆,  来到台湾。后来她父亲又返回太陆,母迫于生计,于是改嫁,  以致她的童年是在外国人办的“希望会”孤儿院渡过。

她从小就酷爱读书,每当放学,别的孩子们都已回家,她却常常喜欢到沿途的书店,因为没钱买书,   就只好去书店,  翻阅一些她所感兴趣的书刊,一直读到书店打烊,方才离开。

到她中学时,她就已能写言情小说,之后进入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就读。

她的性格豁达开朗,文学造诣很不错。大学毕业后,曾与台湾的一位外交官结婚,婚后数年,随夫婿旅居国外。后来因为外交官的先生有了外遇而离婚。然后,她就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台湾。

这时她经过一段痛苦的反思,对失败的婚姻,痛定思痛,不抱怨,也不屈服,决定坚强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同时她还找到了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那就是担任台北市建国中学的国文教师。

在教学中,她善于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升学率,备受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尊重。

同时她在教学之余,刻苦学习英语,从事翻译。随后已经翻译出版的书有《印度之旅》、《南与北》、《反败为胜》、《紫色姐妹花》等六十多本书,被人誉为“翻译界第一把快枪手”。她的著作《走过婚姻》一书,上市不到一月,便再版六次,轰动全台。

又她也在热心社会活动,并且加入“妇女新知基金会”,任该会董事。她尤其关心离婚、丧偶以及在生活中受挫的妇女,她还积极创办了台湾的“晚晴妇女协会”,扶助及辅导遭遇婚变的妇女,推动女权运动,成为一位有影响社会的女权运动家。

她经常利用大专院校讲坛及电视台讲演的机会,唤起受挫妇女,重新站立起来。同时她无论是在写书或演讲时,她的语词犀利无比,而且她更鼓励女性,勇敢告别不幸福的婚姻,该离就离,因此她甚至还被封为”离婚教主”!

她曾经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挫折是不会打倒人的,只有自己打倒自己。” 她的这种掷地有声的语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她反对选美活动,认为“身体的美丽是暂时的,最不可信赖的,唯有厚植内涵的实力,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她希望女性不要企盼以身体的美丽,  去作进身阶梯,而要以充实自己的才华和内涵去奋斗!

施寄青最著名的名言就是:

”有婚姻就会有外遇,外遇和婚姻是并存的,相始相终。只是,在面对外遇时,我们必须要知有所取舍。”

面对婚变,施寄青说: “感谢小三『资源回收』“,而造就了她的成就。

她也以“杂交是天性、一夫一妻是神话“ ,为情变下了注脚。

施寄青描述自己时说,“我的灵魂是宙斯,身体是维纳斯。我雌雄同体。“

对于婚姻,她说,"一个不幸的家庭, 会制造另一个不幸的家庭,这是可以验证的因果率。"

施寄青也认为,"女性与其把婚姻和情爱摆在人生第一位,耗费一生精力而徒劳无功,不如好好珍惜自己,造就自己."

但她也曾说过,“女人如无法经济独立、情感独立、意识形态独立,那就什么也甭谈。“

她既是心疼女人,也不断强调女人可以靠自己活出自我,拥有的精彩人生。

有人说,她是一个“会让全台湾男性都阳萎的女人“,

她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固然引起正反两面的评论,却也反映出女人们压抑在心中、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渴望,她的语言与性格就像是女人寻求解放的具体实现,传送着两性之间一种:

“上床“与“下床“皆是自由的性别平等!

附錄一段施寄青与马英九的小故事:(当时马英九是台北市市长)

那天回家后看到电话答录机有人留言,一听竟是马市长,他为延迟我的退休案子道歉并祝我退休生活愉快,我高兴的跳起来。

我跟马第一次接触是在为慰安妇义卖时,那次义卖十分成功,李敖也很有面子,义卖后,由商周老板出面请我们这些幕后功臣吃饭,马那时无官职,才从法务部长退下,担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的闲差。

席间,他正好坐我旁边,我就跟他开玩笑说有他这位帅哥坐旁边,秀色可餐,我会多吃两碗,我知道他是一本正经之人,绝不喜欢人家开这种玩笑。

不久又因司法改革委员会募款,请他来,我也是来宾之一,我们俩人又同桌,他又坐我旁边,席间他一直为在座的女士们服务,十分亲切周到,反而坐我对面的苏贞昌,我还曾到屏东为他站过台,他面对我这种女强人,一时不知如何反应,除了点头致意外,就再也没交集。

许多男人看到我,特别是男性政治人物、学者、专家,他们唯恐说错话,遭我当面修理,常是保持客套,绝不多言。

马却不把我当异类,只当是一般女性打交道,我向他提到当年他做法务部长时,我由叶菊兰陪同去见他,要求政府修民法亲属编一事,他还记得。

除此之外,我们两人并无任何私交。

我退休后,有次在建中附近的面店吃面,与我在孤儿院时的学妹不期而遇,她也任教职,她很不客气的对我说:「听說妳是用特权退成的。」

我当场怔住说:「我怎会用特权退休?马英九是不沾锅型的人,何况我对他没什么利用价值,我在政治上保持中立,从不表态支持谁,除非他们是为妇女权益出过力的。马市长犯不着为我违法失职吧!我原任教的国中搞丢我的资历,难道是我的错吗?」

我说出这段故事是说明马英九并未特别关照我,对我的退休网开一面,他只是负起行政单位失职的责任而非要我来承担。

2015年1月8日星期四

大內高手難敵老蕃顛



宋楚瑜在台灣政壇, 常被媒體視為“大內高手”, 而李登輝則被陳水扁嘲諷為“老蕃顛”; “大內高手”与“老蕃額”曾經情同父子, 但後來由於無情的政治鬥爭, 兩人不但形陌路, 而且有時彼此還視若仇讎!

宋楚瑜, 現任中華民國親民黨黨主席, 他曾經是國民黨的忠實黨員, 1999, 宋楚瑜因故與國民黨決裂, 於是他就和張昭雄搭檔, 以獨立參選人身份, 參加2000年的總統競選, 但以466萬張的高票落選. 隨後, 宋、張即以其“新台灣人服務團隊” 的競選班子為班底, 成立了親民黨, 被選為黨主席.

宋楚瑜, 1942316日出生, 湖南省湘潭縣人, 雖然他是我的老鄉, 但我卻一點也不喜歡這個人!

他的為人處事, 多重權謀與算計, 因此常有人說他是大內高手, 同時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很有溍力的領袖人材, 雖然這些都是無可否認的, 但只可惜他有時對人對事太過於情緒化, 不但於事無補, 反而常常把事情弄得更糟! 這就是我不喜歡他的地方.

宋楚瑜是1949年隨父來台. 他的父宋達, 曾任陸軍供應司令、聯勤副總司令等職, 與蔣經國私交甚篤, 19758月病逝於台北. 宋楚瑜是家中長子, 自認童年時期是個“木訥、內向的孩子, 學業成績乏善可陳”. 1959, 宋楚瑜中學畢業, 參加大學聯考理工組, 不幸落榜. 第二年, 他又去參加聯考的文法組, 考上了政治大學, 進入外交系就讀. 在大學期間, 勤奮向學, 1964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他從政大畢業後, 服完二年兵役, 1966年赴美國深造, 並於1967年獲加州柏克萊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然後他又到華盛頓喬治城大學, 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 1974, 宋楚瑜獲得華盛頓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博士, 之後在導師的推薦下, 返台任“行政院簡任秘書”.

行政院秘書工作, 其實就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 1977, 宋楚瑜出任“新聞局副局長”. 1978, 蔣經國任“總統”, 宋楚瑜也隨之調職“總統府”任“秘書”, 1979,蔣經國任命宋楚瑜為代理“新聞局長”. 在此期間, 台灣發生了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 “中泰賓館事件”、“美麗島事件”等一系列突發的嚴重事件, 此時宋楚瑜成功地充當了台灣當局代言人的角色, 並且他充分發揮了駕馭媒體的能力, 因而受到蔣經國的特別賞識, 198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8410, 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

19881月蔣經國逝世, 依憲法由副總統李登輝繼位, 此時國民黨內以宋美齡為首的“元老派”即“非主流派”與以李登輝為首的“主流派”, 為獲得國家最高權力的控制權, 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蔣去世後, 特別在第一個國民黨中常會上, 宋楚瑜認為黨國領導必須合一, 因此堅決支持推舉李登輝為國民黨代主席, 並激烈表態, 之後他立即退出議場, 以抗議宋美齡等提出的延後推舉國民黨代主席的要求. 在宋抗議之後, 是次會議通過李登輝接任黨代主席的決定, 確立了李在黨內的地位, 使李同時擁有國家及黨的最高權利!

但我認為; 他這臨門一腳, 雖然是把李送上了國民黨的最高權位, 讓李可以擁有充分的治國權利, 可是宋卻未曾深思, 李登輝這個人對國家的忠誠度可靠嗎? 以及他真正治國的能力又如何? 相信宋當時只是認為; 李是蔣經國挑選的副手, 不會有錯! 可是後來李的作為, 以及事實證明, 宋楚瑜是看錯人了! 最後自食惡果, 真是罪有應得!

自從他這臨門一腳, 把李送上了國民黨的最高權位, 從此宋與李建立起被輿論稱之為“情同父子的關係”. 19895, 宋楚瑜升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 19902, 國民黨“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陳履安為“正副總統”候選人, 與代表“主流派”的李登輝、李元簇組合的相抗衡, 鬥爭異常激烈. 在國民黨臨時中央全會上, 宋楚瑜又以辭職相威脅, 反對非主流派提出有關投票產生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的要求, 以致使雙李組合勝出, 後並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直選總統”. 這次在關鍵時刻, 再又為李登輝“保駕護航”, 為李清除非主流派的勢力, 為李立下汗馬功勞. 19933, 在李的屬意下, 任命宋出任台灣省“省主席”.

199412, 台灣省”省主席”, 改由民選, 稱為”台灣省省長”, 宋楚瑜當時以470萬票(60%的支持率)的超強民意實力, 當選為台灣第一任“民選台灣省省長”. 任職期間, 宋楚瑜走遍了台灣309個個鄉鎮探查民情, 解決不少基層問題,並由省府提供很多地方建設所需款項, 這不但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認同和喜愛, 也培養了廣泛的人脈關係;同時, 他還不斷擴大地方自治權利, 許多原屬中央管轄的財政、人事權, 都收歸省有, 令其與“中央”的矛盾加深.

1996年李登輝挑選連戰作為“副總統”, 搭擋競選舉總統連任, 此時李登輝似己初步表明由連戰接班的意向. 但宋楚瑜到處樹威信、布樁腳、積累政治資本的種種動作, 讓李覺察到宋有“覬覦總統寶座”的企圖心. 與連戰不強的“政治個性”, 不急於改變李後路線的特點相比, 宋楚瑜則顯得權謀而難以駕馭, 不易為李發揮影響力.雖然李登輝曾等待宋能體認其安排接班的苦心, 但宋依然我行我素.

199612, 在李登輝的主導下, 國、民兩黨在“國發會”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節省開支為名, 達成“凍省”協議, 停止“省長”、“省議員”等公職的選舉, 以此達到“廢省”和“廢宋”的目的, 宋楚瑜由此成為最後一任“民選省長”. 宋也因此堅決反對“廢省”, 同李的關係迅速惡化. 1996年底, 宋楚瑜向國民黨高層遞交辭呈, 被連戰慰留, 宋楚瑜堅辭不准後, 以“請辭待命”的方式, 做完了剩下的兩年任期.

其實“凍省”協議, 停止“省長”, 可以說是李登輝對付宋楚瑜的狠招, 而宋楚瑜卻無法接招, 活生生地被李斷其政治野心!

但宋並不死心, 1999, 宋楚瑜與國民黨決裂, 20003, 宋楚瑜和張昭雄搭檔以獨立參選人身份, 參加中華民國第九屆的總統大選,, 可是由於國民黨掀起的興票案, 以致宋、張以466萬張的高票落選. 隨後, 宋、張即以其“新台灣人服務團隊”競選班子為主體, 成立了親民黨, 隨後在2001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中, 獲得46, 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 這是親民黨的勢力達到鼎盛時期..

台灣選舉, 常常會有很多怪招: 譬如下跪助選, 有名的如1997年病重立委盧修一為蘇貞昌“驚天一跪”, 助其當選台北縣縣長.

2002, 宋楚瑜為親民黨市議員候選人助選時, 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造勢晚會上, 呼籲泛藍軍團結, 支持馬英九連任台北市市長. 宋楚瑜當時在場子上, 突然宣稱馬英九有落選的危機, 又說”宋楚瑜從來不為個人向群眾下跪” , 然後彎膝一跪, 眼泛淚光、語帶哽咽, 說是”為台灣請命”, 請求台北市選民: ”市議員選票, 不一定要投給親民黨, 但一定要讓馬英九高票連任台北市市長”.

這種“驚天一跪” 的助選方式, 雖然選民很吃這一套, 但我認為身為政黨領袖, 應該有其尊嚴存在, 這種“驚天一跪”, 實在有失身份, 如果還眼泛淚光, 更顯得這個人的情感覺脆弱或虛假, 這種人豈是能擔當重責大任的領導人嗎?

20033, 李登輝下台, 連戰繼任為國民黨主席, 宋楚瑜乃決定與連戰合作, 以副手身份, 參加2004年的總統大選,. 在選舉前的一系列民意調查中, 連宋二人一直領先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 2004319, 突然陳水扁、呂秀蓮在競選過程中遭遇槍擊, 促使次日陳水扁以兩萬九千票優勢擊敗連戰, 連任成功. 連戰、宋楚瑜隨即提出“選舉無效”及“當選無效”訴訟, 並進行了選票查驗, 均無果而終.

2004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中, 親民黨在“立法院”的席次下降到34. 隨後在民意支持“國親合併”的號召下, 親民黨大量骨幹出走, 黨的力量大為削弱.

200555, 親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宋楚瑜訪問中國大陸, 成為自1949年後, 第二位踏上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在野黨最高領導人. 他可能是以此自抬身價.

他訪問過陝西西安, 往黃帝陵祭拜; 次為南京, 往謁國父中山陵等; 再次為上海, 與相關台商見面; 然後到他老家湖南長沙和湘潭, 祭拜祖墳和拜訪親友等;最後北上北京. 負責接見宋楚瑜的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和國台辦主任陳雲林, 同時胡錦濤也是自1949年來, 第一位接見台灣非國民黨領導人的中共領導人.

宋楚瑜訪問大陸後, 仍未使親民黨士氣得到提升, 在“國民大會”和縣市長選舉中, 在馬英九光環的壓力下, 親民黨一再受挫. 宋楚瑜的民意支持度也大為滑落.

20061017日宋楚瑜在他新書《寧為劉銘傳》發表會上, 宣布以超黨派獨立參選人的身分, 投入年底台北市長選舉, 他雖然向親民黨中央請假, 以無黨籍身份參選, 但大家仍視其為親民黨黨主席.

2006129, 由於台北市長選舉, 宋楚瑜的得票數僅53,281(得票率約4.14%), 因此宋楚瑜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此退出台灣政壇. 但隨後中國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 “宋楚瑜願考慮暫不退出政壇”.

宋楚瑜在宣示退出政壇後, 主要的公開露面, 是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進行國親聯盟協商階段, 及在第七屆“立委”選舉期間替中國國民黨及親民黨的“立法委員”候選人站台.

宋楚瑜的政治旅程, 未能一帆風順, 有人勸他:

宋楚瑜、宋省長, 你大內高手的時代已過. 你勤政愛民的風光, 留待後世去評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