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男女之間的婚姻,除了某些特殊狀況,一般很少會有老少配的,尤其是老妻配少夫!但老夫配少妻, 白发配红顏, 倒是常见!
因為傳統的婚姻,大多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求的是門當戶對,年歲相當,如果還又是郎才女貌,那就更為理想。 所以那時一般人期盼的是:才子配佳人, 英雄配美人,王子配公主,權貴配豪門……等等。
但現代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現代人的婚姻,大家重視的是愛情:如果男女雙方真心相愛,兩人海誓山盟,你儂我儂,其他如種族、相貌、学历、年齡、財富……等等,甚至曾經婚嫁與否, 都可以置之不顧!
其實,我们都知道, 愛情與婚姻是不同的,愛情是兩個人相愛,可以是無條件的;而婚姻卻牽涉到兩個不同的家族,以及兩個人日後的生活形態,同时還有婚姻法的約束等等,問題比較複雜,所以論及婚嫁時, 男女雙方都會有他們自己须要考慮的條件,應該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
又在今天的社會,男婚女嫁,除因有其他因素介入,而產生畸形的婚姻外,同時,你也可以見到不少的老少配,或其他種類的絕配。 現在我来談一談的是;「老夫少妻配」,因這類比較常見。
近幾十年最著名的一個例子,莫過於在2004年12月24日, 82歲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突然宣布迎娶一位28歲、崇拜他的翁帆小姐!
曾獲諾貝爾獎、國際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很多年以前,他以八十二歲高齡娶二十八歲美嬌娘,引發社會各界的議論,有賀喜的,有漫罵的,有看好的,有唱衰的。但 事隔數載後,事實勝於雄辯,白髮紅顏、琴瑟和諧,他們殷愛如故,反而成為報刊讚揚和報導的「花邊故事」。
若以當時楊振寧的82歲的年紀和身份,作出如此「駭人聽聞」的決定,幾乎直接引發了一場婚姻史上的「地震」 ! 讓很多有心人士跌破眼鏡,同時有一些人不但不看好他們這一段婚緣的將來,甚至還懷疑其中有詐。
一般人認為:男女年齡懸殊的婚姻,男方常會受到他人「善意護衛」的關切: 「女方是不是為了男方的名聲或財產? 」
楊振寧博士自己透露,大陸「中央電視臺」去年訪問他,主持人說: 「很多人擔心,都是出自於關心楊先生,您不擔心翁小姐那麼年輕,她會把您给騙了嗎?」
當時即使許多媒體都很好奇這段戀情能走多遠,無論是祝福還是質疑,都沒能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但十幾年已經過去,現今兩個人依然甜蜜如初。 而且他們對彼此的信賴、照顧,只有增無減。
記得五十年前,國民黨黨國元老李宗黃,亦以八十高齡娶了空軍醫院的一位年輕貌美的護理長為妻,而這位護理長亦係出自名門,是大家閨秀,李宗黃當時因病在空軍醫院住院,與護理長相識,深為李宗黃的德高望重而仰慕,日久生情,竟願下嫁李宗黃,侍奉其終身,曾成為當時的轟動新聞。
一般人認為:男女年齡懸殊的婚姻,男方常會受到他人「善意護衛」的關切: 「女方是不是為了男方的名聲或財產? 」
楊振寧博士自己透露,大陸「中央電視臺」去年訪問他,主持人說: 「很多人擔心,都是出自於關心楊先生,您不擔心翁小姐那麼年輕,她會把您给騙了嗎?」
當時即使許多媒體都很好奇這段戀情能走多遠,無論是祝福還是質疑,都沒能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但十幾年已經過去,現今兩個人依然甜蜜如初。 而且他們對彼此的信賴、照顧,只有增無減。
記得五十年前,國民黨黨國元老李宗黃,亦以八十高齡娶了空軍醫院的一位年輕貌美的護理長為妻,而這位護理長亦係出自名門,是大家閨秀,李宗黃當時因病在空軍醫院住院,與護理長相識,深為李宗黃的德高望重而仰慕,日久生情,竟願下嫁李宗黃,侍奉其終身,曾成為當時的轟動新聞。
有很多人,曾经路經台北 植物園,遇到過這位護理長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李宗黃,狀至親密,缓缓前行。她那時不過才三十歲,都打扮成「徐娘半老」的貴婦樣,令人感到很驚訝!
愛情的偉大,真是令人震撼,一個少婦,寧願犧牲自己的青春美貌形象,而配合年老體衰的夫婿,確實令人羨慕和敬佩。
有人見此情景, 即時寫了打油詩一首,送給李宗黃夫婦。
宗公八十娶嬌妻,醫護到家相隨時;
白髮紅顏長相依,健康百歲應可期。
博得李宗黃夫婦大笑,欣然接受了這個人的打油詩。
北宋蘇軾的好友張先,八十歲時,娶了個十八歲的姑娘為妾,蘇軾和好友們前 往祝賀,張先還吟了一首詩自嘲: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 花甲。
蘇軾見張先高興自豪,即時和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埋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蘇軾這首詩,描寫得維妙維肖,真是傳神之至。
張先是北宋著名詞家,詩格清新 ,尤長於樂府,在北宋諸家中,獨樹一幟。晚年辭官,悠遊於鄉野,常泛舟釣魚為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張先已是八十多歲,仍精神矍鑠,談鋒敏銳。
有 人稱張先為「張三中」,說他的詞中,見到的是「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但張先不以為然,他自稱是「張三影」,因為他對自己所寫的三句詞特別喜歡:
一、雲破月來花弄影。
二、嬌柔懶起,帘厭捲花影。
三、柳徑無人,墜風絮無影。
蘇軾開始寫詞,是學張先的路子,他非常欣賞張先的詞,常向張先請益,因而結交成為莫逆好友,時相切磋唱和。
張先八十納妾,這樣的大喜事,當然很高興,故而有洞房吟詩唱和,留傳佳話。
但後來蘇軾的詞,「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氣勢和視野,遠遠跨越了張先的藩籬,而自成一格,而張先則始終離不開湘曲的格調,反而是蘇軾「後來居上」,成為北宋著名的大詞家,千古以來猶為後人所欽仰。
另外還有一個相類似的例子,就是71歲編撰英漢辭典的梁實秋教授,與43歲的歌壇藝人韓菁清小姐,於1975年三月在臺北結為連理,而且當時是在梁教授前妻逝世後還不到一年,梁教授就與新歡的她,走進婚姻殿堂。
據媒體報導:
那是1975年3月29日,梁實秋提著一箱書信,從美國飛過太平洋,去臺灣締結他們的「良緣」 。
婚禮那天,梁實秋竟然打扮得比新娘子還光鮮照人。 他的禮服是韓菁清選的,是一身玫瑰色的西裝,配著一條橘黃色的花領帶,胸前插著一束康乃馨,手上戴著韓菁清送他的戒指。 比起當年那個穿著疊襠褲子,褲角上纏著布帶子在大學講臺上,給學生講英國文學的梁實秋,誰能不由衷地感嘆,愛情力量的偉大!
這天,梁實秋不拘俗套,自兼司儀,站在大紅喜字前宣布婚禮開始,然後又自讀結婚證書,隨後在賓客們的歡笑聲中,獻上新郎致詞。 這天晚上,兩個人先是大笑大鬧,後來卻在床上相擁而泣。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梁實秋和韓菁清卻用他們的愛證明,婚姻是愛情的歸屬。 他們就這樣,一起走過了恩愛的12年!
另外還有一對老少配,就是蔣夢麟先生。 蔣夢麟先生在他的晚年,有過兩次黃昏之戀。 最後一次,不但是老夫配少妻,而且其結果還是以悲劇收場。
那是1948年,蔣夢麟當時擔任國民政府農復會主委,並著有「西潮」一書,轟動一時。 1958年,第二任妻子陶曾谷去世後,蔣夢麟不等朋友幫忙,就「老夫聊發少年狂」 ,狂熱地愛上小他二十多歲的美人徐賢樂,一時間,整個臺北文化圈都被蔣夢麟攪翻了。
徐賢樂是什麼樣的人? 其祖父徐壽是晚清著名的科學家,父親徐家保,在張之洞督兩湖時期,受聘為湖北兩湖書院總教習。 生長於書香之家的徐賢樂,早年風華絕代,明艷照人, 追求者甚眾,與駐蘇大使楊傑在重慶結婚時,奢華場面令媒體驚嘆。 但七個月之後,兩人便因金錢糾葛,而勞燕分飛。
1960年在圓山飯店的一次宴會中,蔣夢麟遇到徐賢樂,蔣便對她一見鍾情,當時徐賢樂雖已年過半百,但風韻猶存,被蔣驚為天人。
此時蔣夢麟已經74歲,而當年風華絕代的徐賢樂才48歲。 兩人竟然隆情密意,蔣在給徐的第一封信中就寫道: 「在我見過的一些女士中,你是最使我心動的人。 」 蔣夢麟的字寫得不錯,幾個月後,他用一張一尺長的精緻橫幅,在上面他寫了一首唐五代艷詞高手顧敻的「調寄訴衷情」 :
訴衷情 顧敻
永夜拋人何處去?絕來音。
香閣掩,眉斂,月將沉。
爭忍不相尋?怨孤衾。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特別註明「敬獻給夢中的你」 ,來表達對徐賢樂難捨難分的傾慕之情。
當蔣徐二人談婚論嫁的消息傳出後,社會上一片嘩然,蔣的親友包括宋美齡、陳鍘埲等更是激烈反對!
當時胡適還因病住在醫院,立即寫了一封很長的勸說信,講明此事非同小可,榮辱利益攸關,其中有一段語肺腑之言,說得很真切: 「這小姐的手法,完全是從前她對待前夫某將軍的手法,在談婚姻之前,先要大款子,先要求全部的財產管理權。孟麟先生太忠厚了,太入迷了,你決不是能應付她的人。 」
面對蔣夢麟的步步緊追,徐賢樂有些猶豫。 而胡適在病榻上給好友蔣夢麟寫心長信,因這時蔣夢麟已經走火入魔,根本聽不進別人的話,他看了胡適的這封信,怒火中燒,將信撕毀,扔進字紙簍裡。
胡適沒接到蔣夢麟的回信,十分惱恨,在江冬秀面前發洩自己的不滿。 就在胡適上衛生間的片刻,江冬秀接到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的電話,宋美齡說:「我堅決反對蔣夢麟先生和徐小姐的結婚,請轉告適之先生,請他務必與蔣夢麟溝通,如果蔣先生一定要與徐小姐結婚,那麼,我們以後沒必要再見面了……」
江冬秀聽到宋美齡這番話開心死了,本來她對這個蔣夢麟就沒有好感,現在人都七十五歲了,還要搞出這些花花草草的事來,真是個老不修,著實令人憎恨。 可是,蔣夢麟完全不管不顧,連宋美齡的話也不聽,決絕地與徐賢樂走到了一起,兩個人秘密舉行了家庭婚禮。
結婚第二天,夫妻二人攜手過來看望胡適,江冬秀早早躲到了一邊,胡適有一句沒一句應付著新郎新娘。 新郎似乎有話要說,也不管胡適愛不愛聽,憤憤地說:「人家都說她看上了我的錢,其實憑良心說,她的錢比我多得多。 」 胡適不好再說什麼,只說了一句: 「沒事多去看看燕華(蔣夢麟與原配所生的女兒)。 」
事情最終的發展果然不出胡適所料,半年後蔣夢麟與徐賢樂因性格不合草草離婚。 離婚四個月後,蔣夢麟就在臺北鬱鬱而終......
當然這場婚姻帶給蔣夢麟先生的是幸福還是苦澀,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明白!
不過總的一句話,我認為這種老少配的婚姻,通常一方多少有一些暗算在其中,真的要想幸福快樂,談何容易!